彩虹股份公司
作者:松原市 来源:澳门市风顺堂区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12:20:54 评论数:
在节点电价引导下,哪里线路的潮流太重了,相应的受端节点电价就上去了,进而激发需求响应,用电的减少必然减轻潮流,最终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宋小松表示,随着电改的深入推进,未来电力、以及能源行业将会催生出多样化的企业生态,其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将呈现出日趋多元、复杂的特征。第三是远光综合能源交易一体化平台。
第四是远光综合能源服务一体化平台。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电力创新成果交流与全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进联合会议主题论坛上,远光软件副总裁宋小松以数据驱动 智慧售电为题作演讲,分享了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如何帮助发电企业把握电改新机遇,实现价值增值新路径。远光软件在多年服务电力信息化的过程中,围绕电力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例如在管理体系方面,对外营销体系亟待更新,发电企业需有的放矢地寻找优质用户资源,进行360评价分析,实现客户关系的量化管理和维护。作为能源行业领先的信息化服务商,远光软件将持续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应用和价值挖掘,助力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智慧化成长,迈向能源新时代。
三、新电改将逐步建立市场化辅助服务新机制,未来发电企业的盈利模式中,除了常规的发电、售电之外,在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方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收益。要做好这些工作,传统的依靠人工方式是难以处理实现的。实际上能源转型的三个动力,与帕累托最优理念是一致的。
因此,包括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内的整个能源系统的变革动力都来自于能源供给结构中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转变,这虽然是一种被动式转变,但却是事关全人类命运的根本动力。DR以智能电网为技术平台,用户根据电力市场动态价格信号和激励机制以及供电方对负荷调整的需求自愿做出响应,在满足用户基本用电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有用电方式实现负荷调整的需要。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的三个阶段记者: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到什么阶段?王志轩: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发展到电力需求响应(DR)的新阶段。记者:未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王志轩:随着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低碳能源、电力转型的加快,电力需求侧管理将向支撑电力供需耦合方向发展。
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辅以储能技术,通过分布式与集中式供能系统共同参与需求侧分散式冷、热、电、气多样化需求耦合,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人为调节将消失,智能调节手段将实现源、网、菏、储系统的整体优化,进入电力供需耦合的阶段。随着技术的成熟,风电、光伏的度电成本将与煤电接近并形成竞争力,新能源得以快速发展,未来甚至达到近零边际成本用能。
二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以低碳发展为统领,与能源节约、提效目标相匹配的政策体系,继续完善新能源发展政策,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有序发展,实现电源与电网、发电与用电的配套协同。第二个阶段是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过程中针对供给侧新问题,加大市场手段,促进需求侧主动响应,解决供给侧问题。2012年以后,电力供给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同时风电、光伏等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高速发展,对电网消纳新能源发电和安全运行造成新的挑战,传统DSM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DR则与时俱进在我国开始发展。实际上到了第三个阶段,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能源电力转型的动力与趋势记者:驱动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王志轩: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的本质是能源转型中管理手段的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一致。以市场化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记者:我国电力体制和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对电力需求侧管理产生了什么影响?王志轩: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力系统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这是电力系统本身特点决定的。成本下降是能源转型的必要条件,而DR和电力供需耦合都是为了解决这些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未来在电力供需耦合阶段,将更加依赖市场作用,政府制定规则的作用则将凸显。
人类进步的方向总是以更小代价获得更大收益,这是一种主动的动力。但DR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侧节能节电的空间仍较大,市场化改革还在推进中,初期的DR必然是以DSM为重要特征的DR。
第二个动力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传统DSM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是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解决缺电和电力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能效管理、负荷管理、有序用电三方面工作,减少用户对电力、电量的需求,改变用户用电时序,实现电网负荷的 移峰错谷。
近期,王志轩、张建宇、潘荔等编著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正式发布,以DSM的变革为主线,分析能源、电力、环境、经济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变化的规律性。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主要源于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能源的低碳发展,更多使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记者:未来,政府如何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王志轩:十九大已经明确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要求,总体上看就是要以能源发展的帕累托最优来导向、而不是以某一种能源的转型来导向能源转型。三要继续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第三个动力是人类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新能源的发现、技术的进步,还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演进,都是创新驱动的产物。在DR阶段,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的调节方式出现,市场作用更加凸显,在保障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同时,供需双方都获得了更大效益。
DSM更偏向于政府管理层面,DR则更需借助市场手段。我国的电力系统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低碳能源电力体系下供、需双方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方式适应对方,实现新的系统最优。电力供需耦合是新的能源系统下的一种新机制,它的特点是在能源供给侧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电力供给侧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较大规模储能、储电为标志,终端能源消费中以电能消费为主体,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平台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新时期能源电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系统优化和平衡状态。
持续创新是人类的主要特性之一,人类总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明创造,不断前进。第一个阶段是高碳能源电力体系下针对供给侧短缺特征以促进供给侧资源优化配置,对需求侧进行管理。从DSM、DR到电力供需耦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日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布11月省间交易电量情况。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量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1-11月,开展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累计减少标煤燃烧131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781万吨。
其中,省间市场交易电量完成32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占省间交易电量的35.7%。其中,省间市场交易电量完成318亿千瓦时,占省间交易电量的37.6%。
11月,在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中,水电电量250亿千瓦时。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完成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省间交易电量的41.8%。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量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完成4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占省间交易电量的45.6%。1-11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省间交易电量共完成9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1-11月,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中,水电电量2947亿千瓦时。
数据显示,11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省间交易电量完成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完成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省间交易电量的41.8%。
日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布11月省间交易电量情况。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完成4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占省间交易电量的45.6%。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量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1-11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省间交易电量共完成90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